古人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讲究的水墨画家对甄选墨块就是如此挑剔。然而随着现代工序的墨汁出现、原料不足和工匠后继乏人等因素,这道传统的制墨工艺已到了濒危的地步。
今天我们以徽墨的制作为例,一起回顾这与艺术息息相关的古老工艺吧!
徽墨,墨如其名即是徽州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
“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古人曾这样描述上品徽墨的特色。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汉族制墨技艺中的珍品,被历代的中国书画家所钟爱。
徽墨是由松烟、油烟和漆烟为主要原料,再加上骨胶、中药材、添加剂等辅助材料混合而成的。
历代制墨所用的松烟均由黄山松炼制而得。黄山松出烟率高,并且烟细黑度好。油烟以桐油、猪油等动植物炼制。用桐油炼烟制的墨,墨色又黑又有光泽,而且经久不褪,宜于书画。
徽墨是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制作工艺及其讲究,传统的制墨程序,有配料、做墨、修墨、晾墨、描金等十一道工序。
而现代的墨以松烟、桐油烟、漆烟、胶为主要原料,所以整个生产过程便分为:点烟、和胶、制墨、晾墨、修墨、填彩、包装、墨模制作这八道工序。
徽墨的制作
| 和胶 |
和胶在制墨中是第二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点烟,就是把选好的古松枝放在窑里点燃,等窑冷却后进去扫烟和取烟即可。然后将这些烟用细绢筛到缸中,倒入煎好的胶,再加入配料进行搅拌。
| 制墨 |
把烟和胶还有一些中草药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放到铁臼里面进行捣研、揉搓,经过一定数量的捶打之后,便制成了初制的墨。
每个制墨师傅的案几前都会有一个精细的小天平,当初墨成型后,制模师傅就会将一大坨的墨再按照后期制作所需要的重量分成一锭一锭的。
经过称重后,师傅们会将相同重量的墨锭充分揉搓捶打后,制成圆柱状,再放入墨模进行压制,墨模上的图案就会印在墨锭表面,挤压成型的墨锭待冷却完成后才能取出。
这个环节一般不会有女工,因为是个非常耗体力的活,就算是师傅们也经常会满头大汗,还有的干脆打起了赤膊。
| 晾墨 |
模具中成形后,将墨条取出,放到木板上摊开晾干。晾墨房要保持恒温恒湿,风不能吹,阳光不能晒,火不能烤,还要依据季节的变化防裂防霉,同时要定期翻面,以免变形。
晾墨的时间与墨的形状、重量有关。一两的墨锭需要6个月时间,二两的墨锭需要8个月,墨锭越大,需要的晾晒时间越长。
同时,墨的形状不同,晾墨的方式也不同,块状的墨可以摊着晾,圆柱形的则需要用棉纸垂直悬挂,防止其变形。
| 修墨 |
墨锭晾至三成干时,就要进行锉边处理。墨锭在模具中挤压后,边角会有一些毛边,锉边就是用工具将墨锭边角上毛边打磨、修平,除掉瑕疵。
| 填彩 |
这个环节叫描金,晾干后的墨锭在出厂前,工人会按照墨锭上的图案和字,用颜料进行描画、填彩,以增加墨锭外观的美感。描金是个细致的活,需要很大的耐心,所以这个环节基本全是女工来完成。
| 包装 |
描金完成后,墨就可以包装出厂了。根据产品的档次定位,不同档次的墨,包装也不同。高端墨采用锦盒或木盒包装,更显古朴典雅。
在古时,文人在写字作画前往往要酝酿构思一番,而研磨墨块的时间,正是良机。墨汁看似方便,但也失掉了中国文人写字作画时浑然天生的某种“意境”。
人磨墨,墨磨人。在古人看来,从研墨到书写,从实物化为纸上云烟,这是一个凝气静心、修身养性的过程。墨一研,松烟的香气散开,精神感到极大愉悦,整个世界就安静了下来。
在喧哗的现在,人们求摒弃浮躁而不可得,也许只有当你遇上这样一块上好的墨,闻一闻它的香。
上一篇:富阳两项非遗项目参加“香港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