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注!作家苏沧桑走访富阳古法造纸

2017-06-23出处:搜狐新闻网点击率:2162

1月6日,中央电视台3套《文化十分》播放了《作家苏沧桑:走访古法造纸 书写千年技艺》,关注了富阳的古法造纸。

节目讲述的是苏沧桑第三次来到富阳大源镇大同村朱家门自然村,探访古法造纸传承人朱中华。


富阳是造纸之乡 

相传后汉明帝时,富阳就出产纸张。至宋代,富阳纸已成为朝廷和科举的上品用纸,当时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富阳籍学者谢景初研制出“谢公笺”,一时流行天下,明代文人赞曰:“纸以人得名者,有谢公、薛涛二人。”民国《浙江之纸业》载:“说纸必说富阳纸”“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1915年,富阳昌山纸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

2008年9月,在富阳泗洲发现目前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宋代造纸作坊遗址,出土方砖上刻有“大中祥符二年九月二日记”铭文。此为北宋真宗年号,距今已有千年。

竹纸,顾名思义,就是采用嫩竹作为原材料造出来的纸。上等的竹纸微含竹清香,薄如蝉翼,柔韧如纺绸,纤维密实,易着墨不渗染,耐贮藏且不招虫蛀。这些特性,让竹纸成为纸中上品,得誉“纸中君子”,从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青睐。

  

一种有生命的纸

  

朱中华做的是有生命的纸。你一定很奇怪,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古法造纸工艺从砍竹子开始,然后到杀青、到发酵、到做成纸浆、然后再到捞纸、晒纸、切纸,就像一个生命一样,从孕育到出生需要整整10个月的时间。

朱中华从16岁开始跟父辈们学造纸,已经做了三十余年。

在朱中华的造纸作坊,苏沧桑与60多岁的徐洪金师傅攀谈起来。听老人讲,从一根青竹到一张白纸,中间要经历大大小小72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遵循春秋时令。

朱中华的造纸工作坊的命运,一直牵动着苏沧桑的心。

在富阳,苏沧桑多次走访砍竹子的民工、捞纸的老师傅、晒纸的女工、聆听造纸人的故事。  

苏沧桑希望能写出真正接地气的好文章,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呼吁社会重视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