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M艺游乡里|朱中华与他的富阳竹纸制作技艺

2017-06-23出处:浙江美术馆点击率:1728

时间:2015年5月20日

地点:浙江省富阳市大源镇大同村朱家门

受访者:朱中华

访谈者:王曦

摄像:谢立立、町田浩之


到富阳采访朱先生时,天气阴沉,偶尔降下蒙蒙细雨。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眼前的景色在微妙的变化中,从摩天大楼渐渐变化成翠绿的竹林。如果不是定睛凝神,回想来时的路,我丝毫没能察觉到这突兀的变化。初到大同村朱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修建完好的民宅,家家户户门前的花草和偶尔疾驰过的汽车,似乎在告诉我,这个村子应该可以达到比基本温饱更高的水平了。

村庄的背后,被长满毛竹的崇山峻岭包围着,潺潺的溪水,规整的农田,是那么恬静。不禁让我感叹:好山好水,养育善良的人民,创造着竹纸的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我们在朱先生的家里找到了他。他的家,该如何形容,古朴?陈旧?霎时让我大吃一惊。在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村子里,朱先生的家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起来。与我的预期完全相反。正值午饭时间,我们随朱先生将已经为工人准备好的午饭装车送往山上。随着朱先生的车前行,诸多的疑问在大脑中徘徊:朱先生的家为何如此状况?他的状况怎么会有一辆车?是什么资金支持他雇佣着造纸的工人?

带着众多的疑问,开始了我们本次的访谈之旅。

朱中华,一个个子并不高五十岁左右的男人。着装得体大方,热情而健谈。在与他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他是一个有思想、梦想,并为此而执着的人。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竹纸制作技艺,“我的父亲不会做,”他说,“我爷爷会做,但是是我的二伯教我。我已经做了大概三十多年的竹纸,我们现在觉得做好纸出来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关于造纸技术和经验的部分是没有史料详细记载的,竹纸制作技艺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把经验写成书是没用的,我们这里岳飞传下来的拳法,书中有记载。我学过,发现书中的记载真的很难透彻理解,”朱先生脸上略带一丝严肃的表情,“很多东西,需要的一定是活态的,通过文字很难领悟到真谛。学习造纸,真的是要静下心来,把工具整理好,三分技术,七分工具。心要沉得下来,静得下来。每一步要想的清清楚楚。”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334.jpg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朱中华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340.jpg

朱先生的家


关于富阳竹纸


富阳竹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汉明帝时已开始手工造纸,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余年历史。竹纸制作技艺不是一天两天就出现的,它慢慢形成。古代,竹纸的需求很大,但是原材料很少,人们都在寻找原材料。找的过程中,发现竹子可以变成纤维,从而劳动人民经过四五百年的尝试和研究,最终形成这个竹纸工艺。研究发现,据记载,一千多年以来,竹纸的制作工艺几乎没有改变过。从砍伐竹子到成纸大约需要十个月的时间。最好的纸是在冬天最冷的时候制作的,上好的纸可薄如蝉翼。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347.jpg

传承人祖上传下来的上乘竹纸,薄如蝉翼


朱先生一家,将近四百五十多年前祖上是从余姚老家搬迁过来的。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有人在做纸了。目前,有几位书画家喜欢他的纸,他把纸供应给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帮助朱先生将造纸这门技艺延续一段时间,从而流传下去。在中国历史上有几百个品种的纸,不只有富阳竹纸。如果现在几乎已经没有这个需求了,没有商场需求就自然消失了。朱先生本人完全掌握造纸各道工序流程和丰富的经验,但他明白,靠一己之力是无法造出上好的竹纸的。每年正值造纸的月份,他会请到村子中熟练的造纸工人造纸。工人的工资贵到让人瞠目结舌,一个工一天一千块钱。“这个造纸就是一定要请有经验的工人。工人们年纪大了,大多不愿意做,所以工钱只能增多。”朱先生感叹道,“我们每年大约要花费掉一千个工的工资。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里的工人大部分是所有的造纸流程都会做的,他们会交换工作轮流进行。”

富阳竹纸与其他品种的纸比较,有很多优点。

首先,普通的纸放上几十年后就像粉末一样,如果注意保存条件,会好一点。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经过研究发现,富阳竹纸如果存放的条件适合,比如通风、阴凉、干燥等,完好保存几千年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原因很容易解释清楚,这是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问题。好的纸是通过氧化后得到的,石灰中的钙离子与竹纤维里的氧氧化结合后产生结晶体,结晶体就是其上面形成一层包浆,这种包浆具有抗氧化的能力。氧化也就是钙化,比如佛教里面讲到的舍利子,它就是骨头密实的人去世后,通过氧化产生的结晶。再比如可以世代相传的玉石,其中大量的钙也经历了自然结晶。

其次,目前许多文人墨客都没有尝试过富阳竹纸,而是用自己习惯的纸。但是在朱先生看来,那些纸都是没有生命的。“它不经过石灰腌泡的,我们造出的纸历经三年的氧化,摩擦不破,百褶无痕。即展开拖裱一下就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的。”朱先生说到这里更加自信起来,“它的纤维韧性很强,因为含有钙,吸收了钙就有了摩擦系数。我们合成这个钙靠酸和碱的相互作用。竹子嫩的时候含有大量的酸性,通过碱把石灰里面的钙合成起来。”

虽然竹纸的优点让人心动,但是它的现状却让人心痛。

现在的工作场地很少了,工作环境恶劣,做纸的人也不多,所以竹纸的产量非常低。购买的人减少,收益率下降,做竹纸的人自然就会变少,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不仅如此,前来购买竹纸的人有自己的要求,而这个要求颇为苛刻,他们将现在的纸与以前留下来的好纸进行对比,以此来检验现在纸的好坏。殊不知时代变迁,导致工人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出的纸面临卖不出去的困境。行家心知肚明,能做出上好的纸的难度。为此,工人们决心规规矩矩按照工序造纸,“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把握好自己的精力和工艺,恭恭敬敬去面对它,你付出的代价到位了,纸自然而然就好了。就像自然一样,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回报你。”朱先生解释道。在我们采访的这个山里,曾经制造出过最好的纸,就在距现在砍伐竹子的两公里开外的深山里面。上面有二十几户人家,由于不通电源,二十年前就搬走了。

其次,目前对于竹纸的宣传力度不佳。但是在朱先生看来,他认为宣传远远没有政府的资金注入重要。或许政府部门认为,宣传搞好会增加竹纸的销量。但是朱先生告诉我们,由于是纯手工工艺,他们产量无法提升。由于成本高,他们也不能卖到别人接受不了的价格。所以这个问题非常棘手。“我们希望实实在在搞这个工艺,找一块能够适合做纸的地方,希望政府把这个土地批下来,我们把年轻一代培养出来,从此富阳竹纸工艺代代相传。”朱先生说。

最后,坚持从事竹纸制作技艺的工人只有大约二三十个人。其余的人年纪太大,体力不支。村子里面的年轻人背负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压力,没有精力,更不愿意去学习。因此,竹纸制作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扰。在采访中不难发现,在山中对竹子进行初加工的工人都已经是可以称呼为爷爷的年龄。最大的一位老人已经有七十四岁高龄,传承人朱先生则是其中最年轻的。这个现状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却无能为力。

“纸是载体,脱离了载体,艺术家的灵魂就体现不出来了。我们宁愿没人要也要坚持做这个东西。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纸从文献的角度讲,重要的文献如果没有记载在好的纸上是不能够流传下来,为后人参阅的。以前像我这样的造纸作坊富阳有一万多个。现在就我一个人在做,也没有生活的特别好。我这个车是我弟弟买给我的。一年十个月下来,我的家庭基本满足收支平衡。”朱先生略带遗憾的说,“中间停了一年,我到弟弟公司里去工作。后来又把我请回来做纸。我的观点是,要做就回来你们和我一起做三五年。没有三五年,没有意义。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出一张和古人一样的好纸。很多传统工艺不用机器,是靠自然的力量。从五六十年以前到现在还没有造出来好纸,我只做过接近的。和前人比我觉得我愧对前人。可能是因为现在的条件好了,我还会顾虑成本,我还停留在要完成客户一定量的基础上,我有压力。”

现在讲究改革创新,朱先生认为如果是传统就不要创新。要研究怎么去还原,怎么去传承古代。在没有好的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是没用的。也不可能去创新。人们现在所学的是经验,没有上升到理论。“我宁愿这口饭吃不下去,也不会去改变这种工艺去创新的。”朱先生十分坚定的补充到这一点。


富阳竹纸基本制作工序


1、竹子的选料非常重要,一般选择五月末竹笋刚刚长高,竹叶未发芽时的嫩竹子。在富阳,原材料都是要和竹子主人讲好,事先把当年不能够砍伐的竹子上面做好标记。这个做法是按照平均分布、养料供应的原理。一般两年砍伐一次;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353.jpg

正在砍伐竹子的朱先生


2、竹子按照规定打长度(此长度取决于烧缸允许容纳的长度)砍伐成若干段,削去日后竹子用于长芽的那部分竹皮;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357.jpg

将竹子砍成若干段的工具


3、在特制的工具上,工人将若干段竹子分别去皮,竹皮没有被完全浪费,可以用于制作其他种类的纸;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02.jpg

传承人朱先生教我如何削竹皮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05.jpg

削掉的竹皮被用于其它纸的制作


4、将去皮的竹子敲打在放于地上的铁板上,以便竹筒结构破损,形成“藕断丝连”状的竹条;


5、将竹条放于石板上,用锤子敲打掉竹节处不利于造纸的部分;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09.jpg

工人将竹节处不利于竹纸制作的部分敲掉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12.jpg

敲打工具特写


6、将所有经过初加工的原料打捆,运往山下;


7、竹条被泡在石灰水中。泡制竹条的水池必须保证滴水不漏,水一定选用弱碱性的山泉水,毛竹在大石头按压下必须全部处于水面下方。石灰呈现块状放入水中自然融化,石灰融化放热,水温可以高达一百二十度。由于毛竹较嫩,自然条件下腐烂速度快,石灰水的一个作用是控制毛竹的腐烂速度。其次,石灰水的另一个作用是将其的碱性,融入到毛竹中(如果制作上好的纸,去掉毛竹中的酸性的水温不能超过五度,要冰敲开来做);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15.jpg

毛竹被石头压住泡在石灰水中


8、泡好的毛竹需要每天严密观察,特别是五天后查看其腐烂程度。通常情况下,在常温三十度内,阳光不太强烈,毛竹需要泡十五天左右。如果温度在三十五度以上,阳光充足,仅需要七到八天。另外一种方法是放到八十五度水温的锅里面煮。大约需要六天,三天烧,三天不烧;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19.jpg

毛竹从石灰水中捞出,在山泉水中清洗


9、严密观察水池下面有没有小的气泡上来,少量气泡没有关系,如果不停有气泡上来,就说明他开始腐烂了。需要从水中取出,进行下一道工序;


10、利用弱碱性的山泉水泡制毛竹,保证水池不漏,竹条完全浸泡在水中。重复此动作;


11、将清洗干净的竹条放入浆缸中搅成纸浆备用。如果制作好纸,则需要在石头容器中 反复敲打成纸浆,预计需要两个小时,竹子的成浆率只有百分之十四;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22.jpg

制作纸浆的工具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25.jpg

未经山泉水稀释的纸浆


12、将纸浆用泉水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备用;


13、利用特制捞纸工具和竹网在纸浆中一张张将纸捞起,并叠好放在旁边;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28.jpg

捞纸工具特写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32.jpg

工人正在从纸浆中将纸捞出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35.jpg

捞出后待烘干的竹纸


14、捞好的纸被运往烘纸房,工人在发热的钢板墙上,将纸一张一张烘干后,重新叠好;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38.jpg

正在烘纸房烘纸的女工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41.jpg

在工人指导下亲自体验烘纸过程


15、去掉纸的毛边,裁成需要的大小,打捆即可。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45.jpg

烘干的纸一张张叠好打捆


传承人与朱氏祠堂


朱先生是祠堂里是常务理事,是建设祠堂的总负责人。几年前,祠堂老宅由于年久失修,几乎垮塌。朱先生募集到至少二十万资金(自己个人出资两万),耗时三年,重新修建了这座祠堂。祠堂中布置质朴而规整,悬挂于墙面的名人题字牌匾、供奉的先人像,使得整个庙堂蓬荜生辉。祠堂中,处祭祖等特殊节日的活动外,还兼顾活动中心的作用,比如请戏班子来表演,增加村民的文娱活动。

“我们要崇敬我们的先人。古话说,不能先造宫殿,要先造家庙。对自己的祖先都不尊重,那就更不要说国家了。我们有了孩子以后,才知道对孩子是什么感觉,我们会毫无保留的,有时候,可能在最困难的时候会用生命为代价去维护下一代。所以没有理由不对祖先怀有敬仰。他们都是无私的,所以这个家族才会兴旺发达。所以说我要造祠堂。”朱先生解释道,“其实一个家族好了,一个国家也就好了。我们的老祖宗在这里对竹纸文化的发掘、生产和经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里人多地少没有饭吃,他们就靠竹纸来养家糊口。所以说把纸做好,这个家族就能发展,就能生存。”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48.jpg

朱氏祠堂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52.jpg

与朱先生在朱氏祠堂外进行采访


访谈录


Q:帮您做纸的人心里是热爱这个事业的吗?

A:不是热爱。这是一个脸面的问题。他们已经帮我很多年,其实他们不愿意做的。但是多年下来产生了无法割舍的感情,并且他们觉得我还是在为了这个工艺努力,所以愿意帮我。


Q:您的儿子要继承您的事业吗?

A:嗯,继承的。


Q:刚刚在山上的一个年轻人是您的儿子?

A:那个是侄儿。还有一个侄儿在读书,他是有这个愿望边读书边学习做纸。我还有那个大儿子,他也可以请假回来的学。趁年轻的时候学,年纪大了学不好。功夫要从少年学的。我们这种活都是体力活,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候,学起来手感好。


Q:您有没有和其他地方的造纸术交流和探讨过呢?

A:和安徽这些造纸技艺都有交流、学习。因为在这个山头我是老大,但是在别的山头也有老大,比我们高,我们要学人家的好东西。其实原理基本一样,做法不同,不敢说谁的好谁的坏。和他们进行交流,融会贯通时,要明白工艺差在哪里,为什么都可以变成好纸,这个差别要找到。虽然我们最后的目标是一致的——得到灵魂的升华,追求精神世界的一种自由。但是我们还是要保持自己的根,立足于自己的串通。


Q:安徽的纸很有名,这个名气如何打出的,您有了解吗?

A:这个有投资的因素。大家都追求利益。


Q:安徽纸用什么做的?

A:稻草和檀皮。一种树皮。


Q:您有没有想去借鉴一下安徽对纸的这种宣传方式?

A:个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安徽纸是国家的力量。早在七六年,国家就有两千万人民币投资,到现在应该换算成二十个亿以上了。


Q:那时为什么国家会为安徽纸投资?

A:在清中叶以后,泼墨山水画就在整个中国开始流行,这种画法更适合用安徽这种纸。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在学习这种画风,比如徐悲鸿、傅抱石。而富阳纸不是这种风格。还有就是机器出来以后,开始追求成本。所以这种传统经典,没有很大的支撑是做不下去的。


Q:您有考虑过让竹纸市场化吗?

A:我觉得不可能市场化的。


Q:如果有机会,您希望它市场化吗?

A:我觉得市场的力量是很大的,但市场化的传统手工艺就没有生命力了。市场中不懂纸的人,看起来纸表面是一样的,不能真正感受到纸内在的好。所以很难市场化。


Q:自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非遗后,对竹纸的影响大吗?

A:现在的非遗很难考虑到我们生产第一线的,他们目前做的更多的是文化传播。预计后面会开始重视生产第一线的。会对纸有推动作用。只是现在还没有看到,或者说我们还没有享受到非遗带来的好的一面。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457.jpg

正在接受采访的朱先生(朱先生家中)

微信图片_20170623155500.jpg

正在接受采访的朱先生(腌塘旁)


朱先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是错误的,应该得到传承和保护的是技艺,是一个群体。这个工艺不是某一个人的,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是前人的经验。他只不过是在历史的一页里做了一点事情而已。朱先生希望政府能够给造纸的工人适当的奖励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人心甘情愿投入进来。使富阳竹纸制造技艺能够以活态的形式世代保留下来。我想,这不仅仅是朱先生个人的意愿,更是那些历经岁月磨砺的造纸人的心愿吧!

返回